摘要:同正县,一个现在广西境内曾经出现过的县名,一般认为的历史,他始于1914年,止于1951年!位置就在现在崇左市扶绥县范围内。在1951年7月,扶南、同正、绥渌三县合并,最初取三地名字中的一字,新县名为扶同绥县,这也是当年行政撤并时的取名规则...
同正县,一个现在广西境内曾经出现过的县名,一般认为的历史,他始于1914年,止于1951年!位置就在现在崇左市扶绥县范围内。在1951年7月,扶南、同正、绥渌三县合并,最初取三地名字中的一字,新县名为扶同绥县,这也是当年行政撤并时的取名规则之一,不过,这名没喊几天,没“同”了,即改为扶绥县,并使用至今。
同正县的名字不是很响,过去这么多年,不是有人提起,估计,也没几个人知道了。但是,没人知道,不等于他没有历史!说起“同正县”这个县名,其实历史还是很长的,也很丰富的,如果要说起“同正”之前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得扯到唐朝!
广西崇左
“同正”这个名,得名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之所以得名,这与那个时代施行的“改土归流”政策有十分重要的关系。所谓改土归流,是个十分复杂的定义,土,就是指土司制度,流,就是指流官制度。
说白了,就是古代各朝代的中央政权无力顾及各边陲地区(主在是西南地区),但又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从而延伸出来的一种政策,“以土官治土民”,即承认各少数民族,各地方的首领世袭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朝廷中央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
再说通俗一点,这其实也是给地方以高度自治的一种政策表现之一。在这种制度诞生之初,对于区域的总体性,统治性还是十分积极有效的,但随着时代前进,历史前进,这种制度又产生很多问题,令中央政权十分头痛,如时不时出现的少数民族起义,地方民乱,所以,在各朝代也一直想着取消当地的土司世袭,回收权力,地方施行统一由中央政权派任流官,设立州,县的制度。这就是改土归流。
土司制度其实是唐代羁縻制度的延续,经宋,元两代完善,但到了明,清时,则是一边施行,一边改制。总目的来说,是想彻底改制成全国统一的州县制度,所以那两代的改土归流故事很多!
民国时期广西行政区划地图
同正县也正是这些故事中的其中一个,并且,同正县正好就经历了从唐代羁縻制度到明清土司制度再到最后归流的全过程。可以说,一部同正县史,就是一部完整的改土归流史。
所谓羁縻制度,“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很形象的说,就是笼络控制。是唐以前各朝代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政策。
在广西的这一带,秦汉时,那时这里是西原地 ,分有很多峒,(峒也是当时的一个行政区域单位,一般应用于这种少数民族地区),这片有永宁峒,福利峒。
到唐代时,邕州都督府设羁縻州,在永宁峒建羁縻思同州,治所今思同村上造;于福利黄峒设羁縻罗阳县,治所今罗阳村。
到了宋代,岭南平定后,为了规范统一,方便管辖,把左,右二江,溪间的所有峒整合为五个寨:太平寨,古万寨、迁隆寨、永平寨、横山寨,属邕州建武军节度辖,各寨领有州,县,峒,这一片属于太平寨,
皇祐五年(1053年)又于康山黄峒设羁縻永康县,治所今旧县村里角;与羁縻罗阳县均属迁隆寨。于驼陵峒设羁縻陀陵县,治所今崇左县那印等村,属古万寨。
到了明代,这里的历史就复杂而又精彩了。
大明征南将军廖永忠征岭南,到了这一带的时候,当时各县时任土官纷纷请降归附。永康县杨荣贤,思同州黄克嗣,陀陵县黄富得到了大明朝的准许,被定为各县世袭土官知县。说点大白话就是,这几个县就归这几个人所有了,可以世代为知县管辖当地。
关于永康县洪武年土官是谁,有两种说法,很多资料说是杨景,但据民国《同正县志》编写者考证,专门起篇论证,实以“杨荣贤”为正。
明以前的永康县
不过,这一杨二黄的三家人的世袭土官命运不一。
在宣德九年,永康县杨家子孙,杨琼,吃饱了没事起兵作乱,被都督府卡嚓了。明成化八年(1472年)永康土县改为同正县,实行流官制,这名字意思是,这县制和与正式的县制一样,相同——同正县,简单明了,这就是同正县这个名字的来历。
最初的永康县,行政上也就分为十一个村:那里,那扬,波只,上下丰,渌王,渌我,渌度,渌望,念近,罗围,那峺
思同州黄家,从洪武元年到万历四年,传了大概一百余年,几代人后,黄家子孙黄天赐,为人正道,治理也有为,他主动申请废除世袭,改土归流入正统,并在万历二十五年结束了世袭制,不在做土官,所以,时任永康县流官刘炅上文申请,就把思同州归并到永康县来了。
思同州分四乡三十四村,并入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永康县因此升级为州,称永康州,治所迁至今中东街。
陀陵土县黄家的历史就长一点了,祖辈降了明朝,后辈降了清朝,中间也因为嫡系无嗣,而在庶系家族兄弟中轮换过两回,在清康熙年,黄家子孙黄金鼎去南宁玩的时候,中毒死了,而他也无嗣。
从文献资料看,黄金鼎的死肯定不是意外。世袭土官之位虽不是权倾天下,但也算是一方主宰,权位的你抢我夺,在那个时代很正常,“只恨生在帝皇家”的感叹,对这种家庭,家族,也差不多的。何况,黄金鼎这一系往上几代也非嫡出,在重视正统的年代,被人非议,被人谋害也就解释得通了。
史书中的记载,更是印证了这个猜测,在他死后,“其母痛其子被杀,拼力请归”,说明他的母亲赵氏丧子后也很是绝望,看意思也是:我家得不到,仇家也不能得到。于是,在康熙二十七年,永康州知州许廷邵申请,顺势把陀陵土县并入,完成了改土归流。
陀陵县分四甲六十一村!这看着数量很多,但看地图好像属于是地不大,但细分多。
清雍正·永康州全境图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陀陵土县正式归并,清代的永康州形成,并延续到民国建立。
民国建立,全国范围行政区域改制改革。就在当年,中央政府下令,全国所有州府改为县,即是废府设县!永康州直接改称永康县。
但是,这样直接改制,就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很多的同名县,加上此时社会发展交流已不那么闭塞了,比如,邮局,电报等等都出现了,这同名县很容易产生混淆,比如叫永康县的地方就有好几个,广西,浙江,云南,甘肃都有。
所以,当时,出了个改名规则,全国县一级行政区同名的,只准保留一个,其他都得按规则改名。最后除了浙江永康县,其他几个“永康县”只好易名了,改叫什么呢?一般很多地方都直接重新启用本地历史上的曾用名,所以,在民国三年,广西永康县就用明代老名字——同正县!
这时候,全县划分五个区。
清雍正年·罗阳土县域图
而民国时期,改土归流的政策依然在延续,在民国17年,旁边的罗阳土县改流了。
这个罗阳土县的历史更加长远,土官家族一样是黄姓!而黄家第一任统治罗阳这个地方的,则远溯到宋代!在宋皇祐四年,狄青到广西征伐农智高,山东青州府溢都县(现在叫益都)人黄东堂随征,因有功,所以授土逍岭峒长。
经历八代人后,到了明代洪武年,黄宣武征交趾,又因功,黄家世袭的土逍岭峒改为罗阳土县,并获得朝廷发的官印,准许世袭土县知县,治所在今中东罗阳村,全境共二十八村。
到了清顺治十六年,黄启祚归清,于是清政府又发新的罗阳土县的印信到黄家,继续世袭罗阳土县知县。由此,又开始了黄家在清一朝的兴衰,中间故事也很多,家族中都是嫡系不长久,或庶系代换,或是犯事被革,或是受诉被革,最后,在光绪三十二年,此黄家世袭也走到了尽头,最后也由永康州知州兼任弹压官。
进入民国后,罗阳土县虽然还叫作县,但早已名存实亡,但没有实际的行政主官,依然受改名的同正县的弹压,直到民国十七年,正式归并同正县。
罗阳土县的并归,同正县就由五个区,改为十一个区。
在后来,又实行撤区改乡,并村并街,所以,在1949年,全县又分为7乡70村(街)。
现在都知道,同正县,就在现在的扶绥县境内,1949年12月,同正县人民政府成立,同正县分为三个区,即中东、罗阳、那隆。随后的1951年,也就三县归一,整合了,再后来,就是扶绥县的历史了,先隶南宁,崇左地级市成立后,隶崇左。
而那些村庄的名字,有些,可能保留了下来,有些可能也就更换了,毕竟,几百年的历史过去了,但无论怎么样,这些,都是这片土地上曾经的过往。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