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以“经营城乡”理念高质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022-09-08 11:35:28 5222

摘要:城乡互促,共富共美,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梅江区在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基础上,力度不减干劲不松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城乡融合大文章。梅江区积极探索“经营城乡”新路径,高质量绘就一幅城乡一体...

城乡互促,共富共美,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梅江区在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基础上,力度不减干劲不松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城乡融合大文章。

梅江区积极探索“经营城乡”新路径,高质量绘就一幅城乡一体共富共美新画卷。

走马乡村,梅江区大力实施“三培”工程筑牢党建根基,发挥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作用,力促农村集体收入增长,培育了“太平苦瓜”“塘青金柚”“新联稻米”等“一村一品”特色种养品牌、打造了“红色北联”“桃源筀竹”“烟雨阁公岭”“玉水古韵”等美丽乡村品牌……

放眼城区,梅江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挖掘文化历史、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开展五小园建设……古城新区齐发展,“四季有花,全年有景”的花园城市初见雏形。

乡村蝶变,城区提质。梅江区坚持党建引领、久久为功、共建共治共享,敢谋善用“政策的钱、明天的钱、民间的钱”,积极探索“经营城乡”新路径,盘活城乡资源、放大生态优势,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加快乡村振兴,以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之举,让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实效,高质量绘就一幅城乡一体共富共美新画卷。

“经营乡村” 农村变景区

漫步在梅江区西阳镇直坑村“水上琴吧”,潺潺流水、微风拂面,轻快的音乐萦绕耳边,沿着河流望去,一条“樱花大道”为村庄增色添彩,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阳镇直坑村一河两岸风光无限。张文祥 摄

“我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以后,我们还会通过建设游玩设施、农家乐等项目来吸引更多游客。”直坑村党支部书记何世钰向记者介绍,下来,该村将加快本村的步行绿道建设,与阁公岭村的名人故居、新联村的客家民居、太平村的蔬果采摘等优势资源串珠成链,丰富旅客的体验感,激活城郊经济。

蝶变的不止直坑村。西阳镇筀竹村多年前仍是省定贫困村之一,且没有任何产业支撑。该村抢抓乡村振兴契机,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修村道、治河道、美村庄,以优美生态吸引客商深耕农村,民宿、咖啡馆、小酒馆等新业态正蓬勃发展,小村庄变成了度假村,日客流量最多时有近千人次。

近年来,梅江区牢固树立“经营城乡”的理念,积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该区结合乡村实际特点,制定乡村发展的战略经营目标与方案,深度挖掘美丽乡村旅游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和体验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乡土文化。同时,以农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为抓手,集聚小、散、弱的“三农”经济主体,采取“村联社+社会参与+文旅融合+乡村经营”的模式,充分盘活生态、产业等资源,探索出一条乡村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今,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2021年上半年,全区旅游总人数753.8万人次,比增50.1%,旅游总收入80.82亿元,比增38.7%。

改造提质 古城焕新机

仲夏时节,走进嘉应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凌风东、西路,民国骑楼鳞次栉比、窗户雕花精美,车辆停放整齐,道路平坦整洁,门面、商铺招牌规格统一,漫步前行,一股文明与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梅江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城区内纵横交错的街道、众多中西混合的客家民居,深刻反映了客家人具有传奇色彩的迁徙历史和传统文化内涵。

为留住乡愁,重焕人文风采,自2017年以来,梅江区以“挖掘古城厚重历史,重现老街文化风貌”为目标,坚持“渐进式、微更新、重文旅”的发展思路,启动了江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升级项目,对这个老城区进行了修缮和提升,以期彰显古城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同时带动周边环境的整治改善,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和人文气息。经过4年的持续努力,于今年全面完成升级改造,昔日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节假日期间,古城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如何塑造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力的问题上,梅江区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一方面通过活化古建筑、对损毁的古建筑进行重建,重现老城风采,另一方面发挥梅江控股投资融资、产业培育的优势,以公产房为切入口,引进老字号商铺、传统民俗工艺品等商家入驻,同时开展评选“老街名店”等系列活动,打造老街品牌,振兴老行当,促进老城经济业态转型,为老城的发展按下了激活键。

值得一提的是,“渐进式、微更新、重文旅”的发展思路,盘活了古城民居建筑,老街除了有坚守多年的木屐、竹编灯笼、炭画、手写对联、手工肉丸、客家传统婚庆用品等传统行当,还多了不少为追寻浓厚人文气息而入驻的工作室、私厨甜品屋等新业态,古城在保护与利用中实现良性循环。2020年,梅江区“金山圩日”活动在金山顶举行,老街美食、年货广受欢迎,重现民俗盛景,吸引游客超12万人次,拉动消费超千万元。

梅江区活化利用古建筑,促进老城经济业态转型,为老城发展按下激活键。

腾挪转移之间,不少破旧的老建筑焕然一新,一场场“金山圩日”“闹元宵”等民俗活动在此接连上演,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消费,原本静态的文化价值转换为源源不断的消费价值,延绵千年时光的嘉应古城正以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魅力,为梅江文化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活用“三钱” 解筹资难题

梅江区属梅州市辖县级区,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资金不足。为此,该区提出要敢谋善用“政策的钱、明天的钱、民间的钱”(即巧用政策的钱干政府的事、敢用明天的钱干今天的事、善用民间的钱干民生的事),通过政策联动、优化投资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等,探索解决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

2020年,梅江区新建成上坪、吉祥、站前三家安置区幼儿园,按照教育编制,新建的3所幼儿园按照公办幼儿园模式运作,至少需要近150名教师,财政支出至少每年需要近2000万元。

梅江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公建民营”办学模式,探索解决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图为吉祥幼儿园。

钱从何处来?为了破解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和师资难题,该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公建民营”办学模式,将新建的三所幼儿园统一交由专业教育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这一模式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解决了3所幼儿园运行问题,家长还能用较低的学费让孩子享受到标准化的教学设施条件和环境,实现“政府投资建设、社会融资运营、保本微利运行、群众普惠受益”。

这就是梅江区敢谋善用“民间的钱”的具体实践。

无独有偶,服务市民长达18年的三角农贸市场,曾被群众诟病为环境嘈乱、污水横流、随意摆卖等“脏乱差”市场。而今,通过用好“明天的钱”进行改造升级,该市场已蝶变成一个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现代化农贸市场。

“市场满身是宝,屋顶是光伏发电,周边是地摊经济,投资出钱是民间的,产权和收益是村集体的。”这句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话总结了三角中心市场的改造秘诀。

三角农贸市场从“脏乱差”蝶变为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现代化农贸市场。

如今,行走在梅江区,城市和乡村的界限开始模糊,城乡融合、共享成果的小确幸越来越多、可触可摸。实践仍在推进,探索仍在途中。梅江区将立足中心城区实际,站稳人民中心根本立场,深化城乡经营实践,激活村(社区)内生动力,共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让城市和乡村更美好。

【撰文】何苑妮 钟戈 钟伟才 陈绮冰 魏键华

【作者】 何苑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